“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,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”,這段話是總書記考察河南時說的話,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,就是要加強自主創新,發展高端制造、智能制造。中國機械制造業發展很快,在多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,但總體上與國際***水平的差距仍很大,而且差距縮小速度緩慢。從現狀來分析,中國機械制造業未來必須依賴三種能力。
互聯網 機械制造業
互聯網是一次基因再造,改造我們所有跟消費者的關系,改造我們的生產線,改造我們幾乎所有的能力。
近十多年來,國內外市場需求發生明顯變化,技術革命引發產業轉型,正在重塑***經濟新格局。在國際上,即使是工業化進程已完成的國家,在已有工業強國基礎上,仍然提出“再工業化”、***制造業發展戰略,有的工業國明確指出意在應對中國挑戰。在國內,經濟下行壓力和經濟新常態的形成,都需要加快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。制造業肩負著去產能、調結構、穩增長的重任。“中國制造”的提質增效升級已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。機械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路徑,是加快“中國制造”提質增效升級的重大舉措。
工匠精神
如果你只具有互聯網的能力,只用互聯網改造企業的話,其實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段,對于機械制造業來講,制造一雙皮鞋的大價值,不是因為營銷做的好,而是穿這雙皮鞋很舒服。
當前,中國正在由“制造大國”向“制造強國”邁進,這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而言,其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不得不說,我國企業“短、平、快(投資少、周期短、見效快)”的心理和行為尤為明。有的企業往往為了短期利益,忽略了產品質量。
中國企業界,目前不僅需要大批技術過硬的工匠和技術工人,更需要努力培育工匠精神。而工匠精神與企業精神中的誠信、擔當、創新和堅持,都是同根同源、一脈相承的。工匠精神不僅僅可以幫助企業制造出高品質的產品,還可以使企業實現真正的持續發展。
管理能力
我們要改變我們的管理能力,我們不缺乏創新,缺乏的是如何將創新轉化成為利潤的能力,這就依賴于管理能力。
不少企業基本還處于經驗管理狀態,總體上還未應用科學管理,只有少數大中型企業局部采用了計算機輔助管理,而工業發達國家十分重視生產模式、管理體制等軟件的變革,相繼出現了準時生產、精益生產、敏捷生產、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術。強化企業管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企業的內在要求,必須從思想意識、管理機制到運作方式進行改革。